DDoS 攻击中网络身份认证排查与强化

一、DDoS 攻击中网络身份认证排查

(一)排查现有认证机制

  1. 认证方式检查
    • 首先,确定网站或网络服务所采用的身份认证方式,如基于用户名 / 密码的认证、数字证书认证、双因素认证(2FA)等。对于基于用户名 / 密码的认证,检查密码的存储方式是否安全,例如是否采用了哈希加密(如 bcrypt、scrypt 等强哈希算法),而不是简单的明文存储。
    • 如果使用数字证书认证,查看证书的颁发机构(CA)是否可靠,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以及证书的吊销列表(CRL)是否正常更新。以一个电商网站为例,若其采用数字证书进行商家身份认证,需要确保证书是由权威 CA 颁发的,像赛门铁克、DigiCert 等知名机构,并且证书的有效期涵盖了商家的正常经营周期。
  2. 认证流程分析
    • 仔细分析身份认证的流程,包括用户或设备请求认证时发送的信息、服务器端的验证步骤以及认证成功或失败后的反馈机制。在 DDoS 攻击下,可能会出现大量异常的认证请求,例如,攻击者可能会尝试暴力破解用户名 / 密码,通过发送大量不同的组合来进行认证。
    • 查看认证请求的日志记录,寻找是否有频繁的认证失败记录,特别是来自相同 IP 地址或 IP 段的多次失败尝试。例如,在服务器的访问日志中,发现某个 IP 地址在短时间内(如 1 分钟内)对认证接口进行了 100 次以上的访问,且全部认证失败,这很可能是攻击行为。
  3. 认证服务器状态检查
    • 检查认证服务器的性能指标,如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带宽等。在 DDoS 攻击期间,认证服务器可能会因为大量恶意认证请求而负载过高。如果 CPU 使用率长时间超过 80%,内存使用率也不断攀升,同时网络带宽被大量占用,可能是认证服务器遭受了攻击。
    • 查看认证服务器的连接数,正常情况下,认证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连接数应该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发现连接数异常增多,特别是半连接(SYN – RECV 状态)数量急剧增加,可能是遭受了 SYN Flood 类型的 DDoS 攻击,这种攻击通过大量发送 SYN 包来占用服务器的连接资源。

(二)排查认证相关漏洞

  1. 代码漏洞扫描
    • 对身份认证相关的代码进行安全漏洞扫描,检查是否存在 SQL 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跨站请求伪造(CSRF)等漏洞。例如,在基于用户名 / 密码认证的代码中,如果对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没有进行充分的过滤和验证,攻击者可能通过 SQL 注入来绕过认证。
    • 可以使用专业的代码扫描工具,如 Fortify、Checkmarx 等,这些工具能够自动检测代码中的安全漏洞,并提供详细的报告。同时,人工审查代码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关键的认证逻辑部分,如密码验证、权限分配等。
  2. 协议漏洞检查
    • 检查所采用的身份认证协议是否存在已知的漏洞。例如,早期的 HTTP 基本认证(Basic Authentication)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中间人截获用户名和密码,因为它是基于 Base64 编码的,这种编码方式很容易被解码。如果网络服务仍然使用这种较脆弱的认证协议,就需要考虑升级或更换。
    • 对于使用较新认证协议的情况,如 OAuth 2.0,也要关注其最新的安全漏洞动态。虽然 OAuth 2.0 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授权框架,但也可能存在诸如授权码泄露、令牌劫持等风险,需要定期检查协议的实现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二、DDoS 攻击中网络身份认证强化

(一)优化现有认证机制

  1. 加强密码策略
    • 实施更严格的密码策略,如要求用户设置包含字母、数字、特殊字符且长度不少于 8 位的密码。同时,定期提醒用户更新密码,例如,设置每 3 – 6 个月更新一次密码的规则。
    • 对密码进行强度评估,当用户设置密码时,通过密码强度检测工具(如 Zxcvbn 等)告知用户密码的强度等级。对于强度较弱的密码,提示用户重新设置。
  2. 启用多因素认证(MFA)
    • 在可能的情况下,启用多因素认证。例如,除了用户名 / 密码认证外,增加使用短信验证码、硬件令牌(如 U 盾)或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作为第二因素。以网上银行服务为例,用户在登录时除了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还需要输入手机短信验证码,大大提高了认证的安全性。
    • 对于重要的网络服务或高风险账户,考虑采用更高级的多因素认证方式,如使用基于时间的一次性密码(TOTP)的移动应用程序(如 Google Authenticator、Authy 等),这些应用程序会根据时间生成动态验证码,增加了攻击者获取有效认证凭据的难度。
  3. 更新认证协议和技术
    • 如果使用的认证协议存在安全隐患,如前面提到的较脆弱的 HTTP 基本认证,考虑升级到更安全的协议,如基于 JSON Web Token(JWT)的认证。JWT 是一种紧凑、自包含的方式,用于在各方之间安全地传输信息,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信息篡改。
    • 利用先进的身份认证技术,如自适应身份认证。这种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模式(如登录时间、登录地点、设备信息等)来动态调整认证的强度。例如,当用户从一个新的地理位置或设备登录时,系统会要求用户进行额外的认证步骤,如输入短信验证码或回答安全问题。

(二)增加防护措施

  1. 接入速率限制和验证码
    • 在身份认证接口前设置接入速率限制,例如,规定每个 IP 地址每分钟最多只能进行 5 次认证请求。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攻击者通过大量发送认证请求来进行暴力破解或 DDoS 攻击。
    • 对于频繁认证失败的 IP 地址,要求其输入验证码后才能继续进行认证。验证码可以是图形验证码、短信验证码或语音验证码等多种形式。例如,当一个 IP 地址在 3 次认证失败后,系统弹出图形验证码,要求用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才能进行下一次认证。
  2. 部署蜜罐和入侵检测系统(IDS)
    • 部署蜜罐系统,在网络中设置一些看似是真实认证接口的虚假目标。当攻击者尝试攻击这些蜜罐时,系统可以记录攻击者的行为模式、IP 地址等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攻击手段并进行防范。
    • 利用 IDS 来监测身份认证过程中的异常行为。IDS 可以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和行为模式,识别出诸如暴力破解、异常的认证请求频率、不符合正常用户行为的认证尝试等情况,并及时发出警报。例如,当发现某个 IP 地址连续尝试使用相同的用户名但不同的密码进行认证超过 10 次时,IDS 会判定为可能的暴力破解攻击并发出警报。